世界绿色实验室-Worldgreenlab.com


当前位置: 主页 > 绿色文摘 > 设计与包装 >

“绿”与“金”的正相关

时间:2011-02-21 14:55来源:北大商业评论 作者:董姗姗 点击:
绿色行动与经济利益不是永远的负相关,企业乃至人类最美的。 未来离不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30多年前,舒马赫的小的就是美好的观念如醍醐灌顶,直击无数人的心灵。舒马赫认为大生产最不经济,因为它过量开采资源又生产出大量污染,人类疲于奔命,有什么好

  绿色行动与经济利益不是永远的“负相关”,企业乃至人类最美的。

  未来离不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30多年前,舒马赫的“小的就是美好的”观念如醍醐灌顶,直击无数人的心灵。舒马赫认为大生产最不经济,因为它过量开采资源又生产出大量污染,人类疲于奔命,有什么好的呢?如果人类只在自己的生活可及范围内进行生产,那么就无须消耗大量资源;适度消耗带来的污染,足可以在局部以低成本处理掉。虽然舒马赫有自己的执着和偏执,但他认为人类应该高度重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今天,那些世界上最大、最强、最追逐利润的企业都在大谈环境保护。在经历了工业化的疯狂扩张和无休止的财富追逐后,我们滥用和破坏了大量自然资源,制造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必须为此买单。

  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买单,当“绿色”日益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商业热点,聪明的企业会通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战略管理、创新的商业模式来挖掘“绿金”,创造价值并构建竞争优势。

  未来的颜色是“绿”的

  麦当劳的资深高管马茨·利德豪森曾说过,“在一个繁荣社会里,其实只有两项资产:人(他们的创造力和技能)及其周围的生态系统。这两样都需要细心呵护。”

  自然资源是地球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有些自然资产是可再生的,如森林资源,而有些资产,如石油,却正被日益消耗殆尽。当商业界领悟到很多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一事实时,也同时知道了有限性可带来机会。那些能驾驭自然资源丰富性和有限性的企业,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从产品概念诞生、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输、产品使用到产品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人们正在竭尽所能地通过创新来削减废弃物,提高能源的生产力,以减少各个流程对环境的影响。连以往那些似乎与环保最不相关,无需为环境负责的组织也出现在了环保阵线上,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例如,高盛公司就曾宣布将“推进保护森林和防范气候变化的行动”,并宣称将“鼓励”其客户更重视环保问题。J.P.摩根、花旗集团等知名公司也作出了类似承诺,并且纷纷签署了“赤道原则”(要求对大宗贷款作环保方面的评估)。在过去几十年里,由极端自然灾害带来的花费显著增加,面对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象瑞士再保和慕尼黑再保之类的再保险公司,也已经开始积极地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当最贪婪的金融服务业都开始担心环境问题的时候,对于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言,环保就不再只是口号和做秀。

  2006年通用电气汽车在全球推出了“绿色创想”计划,承诺作为大型制造企业,通用电气将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投资,达到15亿美元,包括从节能灯泡到工业规模的水净化系统以及更高效的喷气式引擎等;将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同时保持业务持续增长。通用电气希望所有“绿色创想”产品能够为客户既带去环保效益,也带去经济效益。谁能想到通用电气伟大的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为了环保问题,曾和执法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剑拔弩张。而短短几年后,通用电气却高调地宣称将环保产品和服务作为公司的核心经营策略。究竟“绿色创想”的效果如何,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通用电气想将自己重新定位成提供环保解决方案的公司,因为它发现了及早驾驭绿色浪潮所能获得的巨大潜在收益。

  很多有先见的公司会启动环保计划,甚至有些计划会耗费巨额资金,并且还不确定能否得到回报。当被问及他们为何这么做时,答案简单地出乎人意料,那就是做正确的事。无论企业的规模和性质,做正确的事,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增加品牌价值,这成为企业一切行动的根源。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利华公司发现自己的冷冻鱼业务出现了供货危机,因为海洋里的鱼类正被捕捞殆尽。于是,联合利华决定采取行动,与世界自然基金合作,建立了海洋管理委员会,为那些总捕鱼量有限、鱼群总数不会随时间减少的渔场提供认证,以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性渔业的发展。为了鼓励渔民寻求认证,联合利华许诺从2005年开始,它的鱼类产品将100%购自可持续性渔场。虽然联合利华将为自己的许诺投入高昂的费用,但它简单地将此视为商业问题。一位供应链经理直白地说:“我们不是环保工作者,我们也不是科学家。但是如果我们对此袖手旁观,我们就没生意可做了。”正是这种开明的利己主义让环保行动显得更加真实和自然。

  并不是所有的环保行为都会产生商业利益和环境责任的双赢结果,甚至有些环保计划在两方面都遭遇失败。但如果在环境问题上企业未尽自己的努力,后果可能更为严重。1989年,埃克森公司的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酿成了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埃克森公司反映迟缓的危机公关和补救措施,及其对漏油事件严重后果不够重视,令其背上了漠视环境问题的恶名。时至今日,附近海域遭到严重破坏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仍无法完全恢复,埃克森公司和它的瓦尔迪兹号都成了企业不法行为的鲜活案例和警示。

  “绿”与“金”的正相关

  传统观念总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强加给企业的一项额外成本,会削弱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但过去十几年中,现实的发展让很多分析人士对此看法提出了质疑,事实上,公司可以通过很多改善环境绩效的方法来提高公司的经济或财务绩效,而不一定要增加成本。

  更容易进入某些市场

  环境绩效的改善有助于顺利进入某些市场。首先,减少污染和对环境的其他影响可以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和信誉,从而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或推动销售。壳牌石油就用“可持续发展视角”在泰国找到了清洁燃油的需求。同亚洲其他地区一样,稠密的城市和庞大的交通量严重危害了曼谷和其他地区的空气质量。从环保设计上入手,壳牌把天然气液化成一种无硫液体,再与普通的柴油混合,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燃料。壳牌以Pura品牌在泰国销售这种混合油。Pura被定义为一种能够减少污染以及帮助发动机更清洁地运转并延长寿命的方法。尽管定价稍高,但Pura在泰国还是赢得了相当的市场份额,销售得非常好。

  其次,公共机构和私人组织将环境绩效(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纳入选择货物或服务供应商标准的做法越来越常见。例如英国环境、运输和区域发展部就规定了购买的电力中至少要有10%来自可再生能源。美国马萨诸塞的小海马电力公司发明了一种叫BigBelly的新型垃圾桶—能够利用太阳能自动压缩垃圾,减少卡车搬运垃圾的次数。纽约市政府和美国林业局等客户都因此减少了派出垃圾车的次数以及使用的燃料。

  一些公司也会对其供应商的环保绩效做出详细记录。例如,IBM公司选择供应商时要求潜在候选人对自己的环境绩效进行自评,对那些自评成绩不错的供应商,IBM还会进行一次彻底的现场评估。同样,自1992年以来,以崇尚自然、推行环保著称的英国护肤品牌Body Shop也对其供应商实施严格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供应商环保得分评级方案”。

  产品差异化的可能性

  通过绿色环保产品或服务展现自身良好的环境绩效,企业可以实施差异化战略,以开发具有环保意识的细分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绿色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较高,这些额外成本也可以转移到愿意为环保产品和服务支付更多钱的消费者身上。

  生态标签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正变得流行。生态标签可以令说明产品或服务环保特点的信息更可信或更有吸引力。例如,美国的电子产品和电器的购买者日益把美国政府的“能源之星”标志作为快速认定节能产品的方法。而带有欧洲生态标签的产品销售额从2000年的5100万欧元增长到2004年的6.44亿欧元。还有一些公司甚至开始提供说明详细的环保标签。比如,美国顶级户外产品制造商天木蓝公司(Timberland)就在他们的鞋盒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元素:一个类似于食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的表格,以此告诉消费者,生产这双鞋消耗了多少能源。

  已采用这种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还有很多。美国老牌户外用品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由回收的PET (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或有机棉制作的新的服装系列。尽管这些产品价格较高,但他们还是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丰田汽车公司也采用了这一战略。早在1993年,丰田开始设计“21世纪的汽车”时,就将环保绩效作为新车的着眼点,而不是轿车的空间或速度等传统卖点。经过耗时10年的研发,丰田推动的新技术成果—油电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终于诞生,且大获成功。这种车的电池不需要靠外界充电,而是利用刹车时通常被浪费掉的能量充电。对于很多顾客来说,普锐斯是不可取代的,为了买到它,他们能忍受半年甚至更长的提货期,普锐斯使竞争变得无关紧要。实际上,这种混合动力车已成为从“汽车”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个人交通工具。丰田已经正式发布说公司的所有车型在2012年都将配备混合动力引擎。环保创新能驱动公司对市场的洞察,丰田正是看到了绿色浪潮的到来并积极回应,他们推动了价值创新,并最终获得了可以带来更高利润和持续股东价值的突破性产品。

  污染防治技术的销售

  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一个商机,尤其是那些因为寻求提高环境绩效而研发污染防治技术,并因此使其制造流程或废物管理流程得以优化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研发将最终导致引人注目的技术性突破,他们也可以获得“先行者”的优势,并最终游说各国政府制定更严格的环保规定。

  如瑞士化学公司汽巴-嘉基(Ciba Geigy)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了一种生物活性染料—汽巴克隆(Cibacron LS)。这种新染料有较高的固色率,这意味着给纺织品上色不需要太多的染料,也意味着清洗变得更简单、更便宜了,企业的废水处理费用可以大大降低。这种新型染料有助于Ciba的客户减少他们的环境成本。尽管价格较高,但这种染料仍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Ciba公司还为Cibacron LS申请了专利,通过许可协议将它出售给其他公司。此外,通用电气公司也设立了有关环保业务的部门从而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通过绿色创想计划,他们生产风力涡轮机等32种清洁技术产品。绿色创想2005年的收入为1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可以达到200亿美元。

  材料、能源和服务成本的减少

  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波特假说”就认为污染通常与资源的浪费、原料的非充分利用、或能源的浪费联系在一起,减少污染经常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时发生。因此他认为更严格和更灵活的环境政策(如税收和排放许可证)将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将激发创新来补偿遵守这些政策的费用,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多数情况下减少污染可以减少原材料、能源或服务上的支出。

  英国石油公司实施的“找碳计划”,要求其下属所有机构都要想办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生产流程的优化、泄漏的消除、废物的再利用等,公司发现了多种方法来减少排放、提高效率,并且节约资金高达数亿美元,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其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也减少了10%。

  我们都已知道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处理危险废弃物的费用巨大。但是,斯巴鲁汽车公司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不应该把重心放在废物的清除及清除成本上,而应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

  废物的再次使用、将废物用作能源的来源、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高效的能源利用等各种行动表明,有很多潜在机会可以实现双赢的结果。但这些机会更有可能出现在生产流程灵活的企业、竞争激烈所以降低成本显得很重要的行业、以及实施基于市场的环境监管手段(如污染税或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的行业。

  更低的资本成本

  改善环境绩效也有可能和较低的资本成本联系在一起。首先,随着绿色资金(或体现社会责任的共同基金)的增多,绿色企业更容易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这些基金,绿色投资者可以确信他们的钱将用于投资那些符合某些标准的企业,如企业有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EMS),或者是企业没有在环境方面受到起诉。社会责任投资(SRI)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现象。

  其次,环境绩效良好的企业更容易从银行借到钱。现在大部分西方银行都有一个专家小组,以评估借款人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以及评估借款人因为不洁资产而要承担的潜在负债的规模。因为他们已认识到:贷款项目的环保风险与社会风险很可能对其业务造成极大损害。此外,大约有40家国际银行采用了“赤道原则”,以确保他们资助项目的开发方式是对社会负责的,并能反映出良好的环境管理。

  随着绿色浪潮席卷金融业,各种规模的贷款者在获得借款前,都必须面对关于其环境影响的盘问。花旗集团的顶层高管曾表示,将甄别对自然环境有不利影响的项目,拒绝向违法乱砍滥伐的企业提供贷款,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并报告投资者的所有电力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再次,一般而言,企业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也会影响企业的股东,他们的反应可以从股市上感觉到,这些反过来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现在很多选股者都会将环保管理视为良好综合管理的指标之一。由于矿物燃料等相关资源的限制日益影响着企业的业绩,更多的投资者都将企业的环保战略纳为其分析的变量之一。大量案例表明,环境绩效的改善不会导致资本成本的增加,甚至可以减少资本成本。那些股票在股市交易的大公司更容易从环境绩效的改善中受益。

  迎接绿金,中国准备好了吗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同时,中国的碳排放量也在日益上升,面对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中国已无法置身事外。与世界上环保领先的大企业相比,或许中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全世界对新型绿色技术的需求高涨背景下,有先见的中国企业也许可以抓住机遇,实现“从绿到金”的成功跨越。

  在看清楚未来的颜色后,已有部分中国企业有意或无意地将环保思维融入到了自身的发展经营中,或许是为了迎合消费需求,或许是迫于政府法规压力,但无论推动力是什么,他们已经开始在行动。

  成立于1999年的新日公司,看准了电动车这个产业发展的大好前景,在后来同行业产品高度同质化、价格战越打越激烈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自己“更科技更绿色”的道路。2002年,中国电动车的市场需求开始爆发后,新日连续三年销量全国第一。

  浙江的东客食品公司通过与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将曾经的产品废料——山核桃蒲变废为宝,将其转变成高质量的环保碳及各种环保产品。

  而中远物流这样的物流运输企业,也加入了思考环保问题的阵营。如何控制供应链上的碳排放,这是目前许多运输和物流公司需要面对的挑战。2007年,中远物流与IBM开始合作开展绿色供应链优化项目,希望利用IBM优化引擎来解决自身的碳排放和环保问题。通过供应链优化,中远物流一个试点客户企业的仓库和配送中心数量,从64个减少到40个。通过调整仓库的数量和位置、库存的设置和运输方式可以使碳排放总量减少约10%,即每年碳排量可以减少10万吨以上,这相当于少烧44万吨汽油。且按照估算,客户企业的库存量每年可以降低20%,相当于减少2000多万元成本,配送也可以减少大约700多万成本。

  与这些企业的行动相对应,中国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是否正在提升?是否愿意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调查研究表明,在有限的溢价范围内,超过8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愿意购买节能产品,即便是在那些说“不”的人群中,有2/3的人表示一旦其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他们也愿意购买节能产品。很显然,消费者已不再只是购买最便宜的或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在一些特定的产品市场中,“绿色意识”正逐渐被纳入他们的决策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